……
很快幸存者就回过味来,可能是地球上人工种植粮食要比直接从超市购买现成粮食付出的成本要高,而短时间内又无法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那么好了,执政官干脆就把超市食物类的售价提高,让两者的成本差不多。
幸存者们简直要给执政官的神逻辑跪下了,不少基地还专门派出代表情真意切地与陆黎商量,他们下一步愿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只求她再把食物类商品的价格降回去。
陆黎没有同意。
农业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重中之重,如果人类连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问题都无法自行解决,只能依靠其他文明的输送,实在是太过心大,万一哪天超市进货的特殊通道也被阻断了呢?人类想怎么办?吃土吗?
正是因为知晓其中的厉害,陆黎坚定地不管众人的反对,将超市原本售卖的食物价格提高,使得新上架的超市版大米、面粉以及香米反而成了物美价廉的选择。
既然不少人认为种植粮食的成本比直接从超市里购买要高,那她就做一次市场调节。等幸存者们认识到种植粮食的重要性,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投入其中。
陆黎根本没有掩藏过她的意图,她知道提高价格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但也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她必须对地球人类对宇宙其他文明商品的过度依赖,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
227 国产
见无法再改变执政官的决定, 各个幸存者基地也偃旗息鼓了不再闹腾了。
认真考量后,更多的幸存者基地选择放弃之前无谓的坚持, 彻底拜倒在有个基地门下。
于是,当有个基地再次发出第二轮合作邀请时,聚集在夏国中部的一百九十余家幸存者基地中,足足有一百五十余家基地选择了同意有个基地的合作条件。
其中还有不少幸存者基地, 明明分布在南杭基地周围,也成了有个基地的合作基地。
与有个基地形成合作关系后, 农业方面全面受到有个基地的掌控,又因为农业种植的规模大,农业在各个基地中占比提高, 连锁影响到了其他方面。
渐渐的, 不少基地都形成了定期向有个基地汇报各自基地情况的惯例, 不仅汇报, 汇报之后还会等候执政官指导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最初与有个超市合作的三十二家基地更是如此,说起来每个基地都有各自的管理层,但实际上却处处以有个基地为榜样, 事事征询执政官的意见, 围绕着有个基地形成了紧密的同盟关系。
对此,南杭基地官方暗地里怄得厉害,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曙光军还在旁边立着, 曙光军的大本营久安基地距离南杭基地并不远。
自从半年前顾浩霖解散西军, 建立曙光军后, 很快就彻底不再遮掩,与有个基地走得非常近。
在夏国中部局势越来越稳定,相应的消息传递越来越便捷后,南杭基地就得知曙光军与进攻部常常一起行动,曙光军甚至可以随意进入南阳区域的消息。
这消息背后代表的含义并不简单,于是有势力在私下嘲笑曙光军为“编外进攻部”,嘲笑顾浩霖是“给执政官打工的狗”。
顾浩霖对此是知情的,但他完全不在意。
他根本不是南杭基地其他势力所以为的,在执政官手下隐忍讨好,就为了换取执政官对顾家的支持,所以听到这样的嘲讽一定会恼羞成怒,进而与执政官产生更大的间隙。
正相反,顾浩霖还颇有些沾沾自喜,没错,他就是黎黎的小狼狗。
哼,其他人想见到黎黎还不可能,哪里像他,挤出时间还能经常与黎黎一起宅在超市的私人区域,享受珍贵的闲暇时间。
至于其他人对他的污蔑,那肯定是出于对他的嫉妒,一群小肚鸡肠的对手,都不屑得理会他们。
话说回来,不管其他势力的人私下如何嘲讽顾浩霖,但是实际上曙光军规模不断扩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现如今,南杭基地官方队伍全部加起来,规模都没有曙光军大,如果论起真实实力对比,那更是相差甚远。
即使他们心里再恨,也只能私下放几句狠话,明面上,遇到顾家谁都要摆出笑呵呵的表情。对顾浩霖,也只敢私下嘲讽几句。
老实说,顾家人也没有料到局面会有如此戏剧性的发展。顾浩霖离开南杭中枢后,不仅没有影响到顾家的地位,反而因为曙光军势力的不断扩大,让顾家在南杭处于一种更加超然的地位。
不论是哪一方势力都不想得罪顾家,在他们没把握解决顾浩霖和曙光军这个大威胁前,只能尽可能拉拢顾家。
可是有个基地农业大耕种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并没有影响进攻部和曙光军继续向着夏国其他方向推进垃圾清理计划。
可以预见的是,曙光军的规模会继续不断扩大,实力也会继续增长。彻底解决顾浩霖与曙光军的那一天,遥遥无期。
除了农业以外,在有个基地研究院的指引下,夏国的工业也再次全面发展起来。
陆黎在发出第二轮农业合作的邀请后,紧跟着就发出了第三轮合作邀请,这次合作计划邀请的对象虽然仍然以夏国中部地区的幸存者基地为主,但也不再仅限于夏国中部地区,而是面向了全夏国。
因为合作的项目则全都是工业相关,包括石油、各种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开采,金属的冶炼加工,石油、煤炭的加工,电力、太阳能等能源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农业相关,以及食品制造、各种日用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等等,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样,只要是合作,陆黎就要求有个基地获得相关项目的掌控权,保证项目的发展必须时时刻刻都在有个基地的控制之下。
最后的产出,一半直接上缴有个基地,另一半根据贡献,再另行划分。
也就是说,合作基地如果贡献大,可以直接获得一部分工业产出,若是只提供了人力,工业产出将全部归有个基地,合作基地的成员只能得到有个基地下发的薪资。
工业项目的合作条件比之前的农业还要苛刻,引起了不少基地的反感,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聚集到夏国中部的幸存者基地,有些并不愿意同意这样的条件。
陆黎是完全无所谓的,想要合作顺利肯定要以双方愿意为基础,这家基地拒绝,她就换一家基地寻求合作,若是没有基地愿意合作,她就让有个基地自己来。
至于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开采等必须坐落在特定位置的工厂,若是当地的幸存者基地愿意合作,皆大欢喜。若是当地幸存者基地不愿意合作,陆黎就直接派出有个基地的成员前往当地自行建立工厂。
面对执政官的合作邀请,当地基地可以说“不”,但是面对带着武器的特派队伍,没有基地有勇气说不,在执政官的强势下,只能默默地退让。
当然,基于对执政官的信任,最终还是有不少基地愿意与有个基地确立合作关系的。
就连夏国东、南、西南等大片区域的部分幸存者基地,渐渐地也都得到了有个基地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安全区域的消息,甚至第一轮农业种植的情况,也辗转传到了各地。
于是,当有一天他们收到了执政官发出的合作邀请,为了避免与第一轮农业合作时选择拒绝的那些基地一样的后悔,最终选择同意合作的基地并不在少数。
与之前一样,所有愿意参与到计划中的幸存者都受到了有个基地的直接监控,甚至因为工业对精准度的要求远高于农业,小松对参与人员工作时的监控力度比之农业更大。
在小松以及众多超脑的辅助下,恐怕同时监控地球上的所有幸存人类都不成问题,更何况如今仅仅只是监控部分幸存者的工作情况。
有个超市不能继续升级,日常只负责进出货的小松很愿意将空闲的绝大部分算力用在帮助陆黎实现她的想法上。
有个基地研究院特别成立的专家组亲自指导,小松时刻监控,同样是任务具体分发到个人,每天考核,奖惩分明,从工厂建立之初,每一步就全都在陆黎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