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继续转悠。
    陈府很大,前后有三进,住得人又少,显得十分空旷。听下人们说,本来中间,他们有机会换更好的宅子,但夫人执意不走,她说一定要留着老宅子等着女儿回来,省得她回来找不到自己家。因此这栋老宅就一直没换。张小北一家三口被安排在二进的一个院子里。里面的景色相比较其他院落来说雅致许多。陈夫人又拨了三个人来照料他们。
    两人入京没几天,陈家的亲朋故交就陆续上门,张小北和寻音自然得出去陪客,张小北还好,毕竟之前在老家和府城都历练过,也不怯场。寻音也跟着奶娘和母亲恶补了一些规矩礼仪也能应付自如。这些人走后,陈夫人又带着两人去走了一圈亲戚,还好,陈家的亲戚在京城的并不多,张小北被展览的时日又缩短了一些。他能感觉到,陈家的这些亲戚对于自己这个新女婿是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大多数人都挺和气。
    陈夫人对张小北这个女婿仍然保持日常赞扬的态度。在亲友面前尤其如此,说女婿细心体贴,会疼人,对妻子好,对女儿好等等。张小北被夸的次数一多,脸皮都变厚了,现在基本能做到面不改色。
    因为会试日期渐近,陈夫人也很体贴地让他专心读书。
    张小北如蒙大赦,赶紧躲回小院用功读书,准备来年的会试。
    第120章 尾章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 考试地点在京城的贡院。会试的主考官通常为二到四人。考试程序跟乡试差不多, 也是分三场进行, 三日一场, 考试的科目也跟乡试类同。但听说贡院里的环境要比府城好得多。单是号房就大了不少。
    关于会试的一些消息和要准备的东西,都是寻音来打点, 张小北的任务就是抓紧一切时间来温习功课,这是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
    这段时间,张小北虽说没有像传说中的“头悬梁, 锥刺股”那么刻苦, 但也是早习晚诵,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书房读书。没有娱乐张小北能忍,但是连女儿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抱了,真让他伤感。
    偏偏小唯帧正处在粘人的时候,平常又喜欢跟父亲亲近, 这些日子见父亲总不理她,便时常委屈地要哭, 有时还指着书房对母亲和外婆说:“爹爹, 坏坏。”
    众人见状, 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寻音怕孩子影响张小北用功, 只得费尽心思哄她逗她。好在陈家够大,陈夫人又惯着她,她让下人专门收拾出来一大间屋子, 铺上厚厚的毯子,把京城里能买到的玩具都买来给她玩,玩具玩腻了,就让府里的丫头小厮们陪着她做游戏。可以说,整个府里的人都在围着她转。
    本来素来冷清安静的陈府,现在被弄得热热闹闹的。
    陈夫人笑着叹道:“果然有个孩子就是不一样。”
    陈夫人如今是精神十足,红光满面,整日笑容不断。
    陈府的下人也大大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自家夫人这病应该是要彻底痊愈了。这真是陈家之福,也是他们的福气。他们由此也愈发喜欢新归家的小姐和姑爷。这些下人们观察了一阵这位姑爷,发现他虽然出身农家,但举止落落大方,不亢不卑,对待老夫人孝顺有礼又不刻意巴结逢迎,对待下人又和气又大方。而且人家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说不定这次又能一举考中进士,所以也没谁敢小瞧他。
    而张小北在陈家的这些日子除了忧心考试的事外,其他的都挺顺心。
    光阴飞逝,眼看着就到了年关。往年冷冷清清的陈府今年是张灯结彩,十分热闹。有来拜会的亲戚朋友,送礼的同僚下属,还有主动来跟张小北切磋学问的。寻音也带着小唯帧出门去参加了几场宴会。不久,陈大人和陈家两个儿子的礼物和信也分别送到,陈夫人让女儿一一回信。另外陈夫人还特地给亲家备了一份礼物。远在千里之外的胡氏和张耀祖收到儿子儿媳妇送来的礼物和信,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也不知道儿子怎样了,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
    京城的新年自然是十分热闹的。然而,热闹都是别人的,张小北只休息了两天,过完除夕和初一,他又开始返回书斋用功。古代考□□名真难,县试府试已属不易,乡试能扒人两层皮,至于会试,要考中不知得扒几层皮。
    张小北在忐忑中迎来了二月,二月初九考试,初八就要进场,听说有一年二月天气十分寒冷,而考生因为要防止夹带,只准穿单衣,贡院内有大批考生生病,还有几个身体弱的没有抢救过来,一命呜呼了。这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于是朝廷才不得不改变策略。准许考生穿皮毛衣服了。但检查得更为严格,有的皮毛衣裳甚至被割破了。因此这个缘故,当岳母送给一件贵重狐狸皮衣裳时,张小北就不舍得穿进去了,割坏了多心疼呀,他准备穿一件相对便宜又保暖的衣裳进考场。
    好在他们这届考生的运气还不错,天公很是作美,一连几日天气都十分暖和。
    一切手续办理妥当,张小北便提着考篮进了贡院,这次来送行的不但有妻子和丈母娘,还有他的女儿。小唯帧不知道父亲要去做什么,非要跟着一起来。被众人好一阵哄劝才作罢。
    张小北冲众人挥挥手,转身进了考场。这贡院着实比乡试时的考棚条件好了不少,至少那号房更长更宽了,桌子凳子也是新的,不像以前那般憋屈了。厕所也更干净,离号房的距离也更远。当然也因为天气寒冷,气味不像八月时那般销魂。所以这幸福都是靠比较来的,跟乡试一比,张小北顿觉十分满足。
    这一次考试,张小北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吃得香,睡得着,考试发挥得也算好。可惜他到底是火候还没到,连三甲都没进,名落孙山。
    张小北倒也不怎么沮丧,反倒是寻音和陈夫人生怕他想不开,想着法子开解他。岳父和两位大舅子也写信来宽慰他。
    张小北无奈地笑道:“你们请放心,我真的没事。我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一次不中再考二次,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本来就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对于功名,当然也是用心追求,但并不执着。陈夫人见女婿如此想得开,也就放心了。
    张小北虽然自己想得开,可是在跟家中父母写信提及落第的事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在信中说完考试的事,又说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这三年就先住在京城,等到三年后,再带着妻女回乡看望二老。
    既然决定不回乡,张小北就跟寻音商量他们要不要搬家的事。他觉得暂时在岳父家作客可以,但长久地住下去就不太合适了。
    寻音说一切都听他的,怎么样都可以。他们这边还没商量好,陈夫人听说他们要搬走,心情立即就不好了,她还过来特意问是不是府里的下人对张小北怠慢了,抑或是哪家亲戚说了不该说的话,张小北连忙解释没有。
    陈夫人想了想,叹道:“我也知道不可能一直留你们在身边,不过,如今你岳父人在宁西,你两个哥哥又不在京城,家里实在太冷清了。我也离不开我这外孙女了,看不到她,我这饭都吃不香。要不这样,你们再住一阵,等你考中了进士再搬行不行?”
    张小北想了想,寻音毕竟刚认回父母,岳母想多跟女儿亲近也是理所当然的。寻音虽然嘴里说听他的,但心里也不太想搬出去,况且岳母又说得这么恳切,最后便说道:“那我们一家就得继续麻烦母亲了。不过,我们也不能一直白吃白住,从现在开始,我们每月交些生活用度吧。”
    陈夫人无奈地笑了笑,说道:“那好吧,你们想交就交吧。”
    就这样,张小北一家四口又在陈家愉快地住下了。没隔多久,寻音怀了二胎,张小北是又惊又喜。陈家上下也是一片欢喜。夫妻两人一个用功读书,一个安心养胎。次年二月,张小北的儿子张唯亦出生了。张小北赶紧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报喜。
    胡氏和张耀祖收到信后,那个狂喜自不必说,尤其是张耀祖逢人就说自己有孙子了。张耀祖这样还不算,又鼓动老伴跟他一起进京,说想看看孙子。胡氏一来觉得他们走了家里没人照料,二来觉得这个时候去是给儿子添乱,就没同意。张耀祖虽然不高兴也不好说什么。
    ……
    两年时光一闪而过,三年一度的会试又要开始了。这一次,张小北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在丈母娘、妻子、二舅哥以及一双儿女的目送下,进了考场。
    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号房坐下后,张小北在心里暗说道:“希望这一次能考中,否则下一次,就该是三个孩子来送我了。再考几次,说不定孙子都出生了,这让人情何以堪。”
    还别说,他在考场还真看到了儿子孙子一起来送行的老举人,还有跟儿子一起进场的考生,大家似乎也见怪不怪。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张小北考中了。会试通过,叫做贡士。放榜那天,他觉得京城的天是那么地蓝,真想高呼一声,“我中了,中了!”好在他克制住了。要不然,就该有人建议他老丈人来打他一巴掌了。
    会试之后还没完事,一个月后还要参加殿试。
    张小北中了进士,二甲的最后几名,赐进士出身。一甲是状元探花榜眼那级的,是进士及第,三甲是赐同进士出身。
    中进士后,朝廷在京城的孔庙里面立进士碑,石碑上面刻有各位进士的姓名籍贯。张小北看到自己的家乡和名字被刻在石头上,不由得想起,若是母亲看到这些,不知该有多自豪。
    张小北被授的官职是翰林院的修撰,从六品。
    二年之后,张小北小小地升迁了一下,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张唯昊的出生。
    如今他们一家人早已从陈家搬出来,先是租房住了一段时间。过了几年,张小北开拓了一些副业,积攒了一些银子,终于咬牙买了一栋小宅院。彼时,胡氏和张耀祖也来到了京城,终于见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孙子孙女。
    两人自然也给张小北带来了家乡的各种消息。
    先是说王世虎那家伙早已如愿意以偿,娶了那个又白又胖的姑娘,生了两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赵清河考了三次,终于考中了举人,如今正在县学当教谕,他膝下已有二女一子。堂妹张小多也已嫁人,嫁的人家就在县城,是大姐夫做的媒。大姐家也有了二子一女,家里的生意依旧红火。
    而张家村,一个小小的村庄,短短数年内竟出了一个举人一个进士,使得张家村村民颇为自豪。
    张小北跟赵清河写信商量后,决定一起出资在张家村建立一所村学。张家的族人及村民们一听说要建立村学,也跟着一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村学的地址最终选在黑家的房子那里。
    再说黑家一家,听说那黑大富夫妻俩入狱后没多久就去了,黑家的两个儿子刑期结束后,也不敢再回来了,从此远走他乡,再无下落。黑家本来就是外来户,现在一家人既已离开,宅基地自然得收回来。黑家的房子建得不错,位置也清幽,于是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拿来当做村学教舍。村学先生的束脩由张小北和赵清河赞助,张小北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给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发放奖金。学生们不用再交束脩,只需要负担一部分书钱和笔墨纸砚就行。如此一来,张家村的孩子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又过了两年,张小北又寄回一笔钱,说是夫人和女儿捐的款,供村里的女孩子们读书认字用。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思想保守的村民们先是不同意,然而又想起这是进士夫人的提议,况且这村学又是张小北一力促成的,若是他们强烈反对,得罪了张小北夫妻可就不好了。于是,他们便抱着消极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他们是不会把家里的女孩子送过去读书的。
    他们不送,不代表别人不送。赵清河兄弟俩率先把闺女送进女学,接着是潘家,他们开了头,就有人陆续把女儿送进来。
    张家村的村学引得别村村民十分羡慕,也有不少邻村的人来问能不能收他们村的孩子,里正写信征求张小北的意见,张小北回信说可以收,但村学条件有限,只能限定名额。又让他们忖度着做决定。
    很多年以后,当张家村的女学和村学变得颇有名气后,人们还津津乐道这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
    张家村的村学蓬勃发展,张小北的升迁之路也在缓慢进行。他一点点地熬资历,从从六品到从五品,再到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
    所谓国子监,就是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什么太学、武学
    州学县学都归它管。送学生应举,建造校舍,建造藏书室等等都是它的职责范围。
    张小北在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干了十几年。中间他逐步革新了一些制度,完善了本朝的科举制度,极大地造福了全国的学子们,自然也更有利本朝的人才选拔。
    熬了十几年后,张小北众终于从四品升至从三品。张小北为官数十载,可谓是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人家是宦海起伏不定,他则是一直平平顺顺。朝中党争也好,争斗也罢,似乎一切都跟他无关。很多人大起大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又看着他楼塌了。而张小北则是一步一个脚印,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有人评价张图南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张小北如今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朝中诸多重臣都称他为老师。他的几部著作也流传甚广。他与妻子恩爱几十载,一生洁身自好,四个儿女既孝顺,又有出息。张小北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十分满足。他从一个农家子混到现在的地位,也算是实现阶层跨越了吧。虽然没能成为富二代和官二代,但是当个官一代也挺好,他的家族从他开始走向兴盛。


新书推荐: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 娇气小丧尸又在欺负坏男人 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 404寝,下楼团建! 我的独立日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 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 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 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