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

    周太后瞪大双眸,不可置信地看着指挥使离去的背影,哆嗦着站了起来,苍老的脸上神情愤怒、屈辱,怒火翻涌而上,她眼前一黑,栽倒在脚踏上。
    宫人们惊叫出声,七手八脚冲上去,扶着周太后躺回榻上。
    ……
    武英殿。
    群臣集议,嘉平帝不必参加,只需等群臣商讨出结果直接递送奏疏给他就行,但是这一次他自知理亏,心知必须先把事情压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能亲自出席。
    几重帘幕低垂,嘉平帝靠坐在帘后里间宝榻上,外间分设座椅,内阁、六部、翰林院、五府、詹事府等高阶官员悉数到场。
    谢太傅也被请到此处,他进入内殿以后,整理了一下衣冠,朝着嘉平帝的方向下拜。
    嘉平帝气恼不已,没有出声。
    皇太子朱瑄身着常服,坐在上首,主持集议。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察院都遭到弹劾,几人不好开口,站在一边,冷冷地看着谢太傅。
    元辅郑茂、次辅徐甫几人对视一眼,暗暗摇头,嘉平帝和周太后的反应无疑证实谢太傅奏疏中所说全是实情,现在事情已经传开,闹得沸沸扬扬,难堵天下悠悠之口,他们倒是有心替嘉平帝隐瞒此事,可惜已经迟了!
    事到如今,只能想办法把罪责推到其他人身上,然后由“不知情”的嘉平帝惩治敢于欺上瞒下的凶犯,这样既能安抚人心,也能让皇家脸面上好看一点。
    至于周太后会怎么想,大臣们并不在乎。
    内阁阁老们心照不宣,几个眼神交汇间已经达成默契。
    朝廷集议和朝会不同,朝会上官员们可以据理力争,唇枪舌剑,集议的目的主要是商量出一个章程,最后争执不下时,直接投票决定结果,众人没必要互相攻讦,最主要的是尽量保全自己的利益。
    一双手掀开帘幕,罗云瑾从里间走了出来。
    谢太傅看到他,脸上神情恍惚了一下。
    他看都没看谢太傅一眼,走到朱瑄身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朱瑄颔首,示意礼官。
    罗云瑾退回帘幕后。
    殿前礼官唱喏,宣布集议开始。
    先从薛景的案子说起。
    锦衣卫办事麻利,已经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封存的案卷找了出来,送到武英殿。
    几位阁老明知供词物证没什么问题,还是装模作样地浏览了一遍。
    谢太傅准备充分,道:“薛景是被诬陷的,刑部、大理寺尸位素餐,残害忠良,臣有人证物证!”
    朱瑄抬了抬手。
    宫人应是,转出屏风,领着一个头戴小帽的男人走进内殿。
    男人举止畏缩,进了内殿以后,砰的一声重重跪在金砖地上,不敢抬头。
    谢太傅道:“此人是薛景生前的亲随,薛景死前,他一直随侍左右,他知道薛景死得冤枉,逃到云南,隐姓埋名多年,才能苟活到如今。”
    朱瑄问刑部官员:“你们认不认得他?”
    内官让男人抬起脸,当年负责薛景案子的刑部官员全都被叫了过来,他们上前几步,仔细辨认男人,退回原位,恭敬地道:“他确实是薛景的长随,当年我们曾经审问过他,他一问三不知。”
    谢太傅问男人:“圣上在此,你无需惧怕,说,你当年为什么要逃走?”
    长随不懂规矩,胡乱朝殿中身着华服的重臣们磕头,道:“小的伺候大官人多年,大官人两袖清风,绝不会做收受贿赂之事!何况还是和太监同流合污?!大官人不屑和太监为伍,又怎么会和太监一起索贿?大官人死后,小的想起大官人之前好像拿到一张什么图,之后就忧心忡忡,茶饭不思,不久就出事了,小的觉得事有蹊跷,找到那张图,本来想求大官人的世交好友给看看,好替大官人伸冤,可是后来伺候大官人的长随一个接一个死于非命,小的心中害怕,不敢声张,逃去了云南……”
    他说完,抹了抹眼睛,“圣上英明,我家大官人爱民如子,当地百姓都夸大官人,他真的是个好官啊!大官人子息单薄,只留下一个孙少爷,孙少爷自小聪明伶俐,获罪后流落到教坊司,没多久就病逝了……”
    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声音传入帘幕后,罗云瑾脸上没有半丝表情。
    刑部官员一声不吭。
    徐甫咳嗽了一下,问长随:“你带走的是什么图?”
    长随擦了下眼角,在衣袖里掏了掏,拿出一张图纸。
    图纸送到朱瑄手中,他示意工部尚书上前:“你们看看。”
    工部尚书走到他跟前,接过图纸,看了几眼,心中微叹,将图纸传递给另外几位大学士,徐甫不懂图纸构造,小声问身边侍郎:“这是什么图纸?”
    侍郎回答说:“阁老,这是裕陵的图纸。”
    徐甫恍然大悟,摇了摇头。
    薛景是工部侍郎,曾经主持修缮工程,他一定是偶然得到图纸,知道周太后收买管事太监、暗中封锁了钱太后和先帝墓室之间的通道,准备将此事禀报给嘉平帝,没想到因此遭致杀身之祸。
    第162章 永生永世都只是太后
    墙角的莲花滴漏发出淅淅沥沥的水花声,帷帐外一对铜鎏金镶嵌料石三足炉,香烟袅袅。
    大臣们耐着性子旁听御史重新审理薛景的案子。
    刑部尚书、都察院和大理寺官员脸上悻悻,站在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彼此间眼神无声交流,琢磨应该怎么推脱自己的责任。
    当年曾经指认薛景索贿的太监、文书、吏胥被一个个带上武英殿。
    御史喝问:“你们为何诬告薛景?”
    太监们痛哭流涕,哭着说他们是被逼的,当年钱兴执掌诏狱,逼他们陷害薛景,一旦有不从者就会被杀人灭口,为了活命,他们只能昧着良心指认薛景。
    御史又问审理薛景索贿一案的官员。
    官员喊冤,说他们被小人所误,冤枉了薛景,但是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绝没有屈打成招之事,所有审讯、留档全部合乎规程,人证、物证、证词经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几方复核,确认无误后才最后定罪,那时薛景早已经畏罪自尽。
    他们秉公办理,一丝不苟,绝没有包庇小人。
    薛景的案子之所以难以翻案,就在于当时确实有太监在主持工程建设时以次充好、中饱私囊,修建陵墓的管事太监贪污勒索,户部拨十万两银子,最后只有一千两真正用到了实处,刚刚修好的佛塔,一场大雨过后就倾塌了一半,薛景发现太监克扣款银,写了封奏疏弹劾管事太监,管事太监对他怀恨在心,和钱兴联手,把自己的罪责全部栽赃到薛景身上。
    而钱兴卖力为周太后隐瞒陵墓之事、陷害薛景,一半是因为当时他向嘉平帝举荐僧道惹怒了周太后,急于向周太后表忠心,另一半就是薛景弹劾的管事太监正好是他的心腹。
    总之,一切都是钱兴的错,是那个太监为了讨好周太后诬害薛景,误导了刑部和大理寺。
    随着御史综合所有人的供词抽丝剥茧地道出事情的真相,薛景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朝臣们为含冤而死的薛景掬一把辛酸泪,痛骂钱兴、管事太监等人的无耻下作,不轻不重地责备三法司官员几句,绝口不提周太后和嘉平帝。
    很显然,周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指使,她得知薛景竟然敢揭露自己的丑事,授意钱兴杀了薛景,并且要薛景永世不得翻身。嘉平帝可能并不知情,后来知道实情,薛景已死,为了母亲和皇家的名声着想,他帮着周太后隐瞒实情。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缄其口,就是因为他们发现钱兴插手案子,于是不敢深究,封存了所有案卷。
    直到谢太傅捧剑入宫哭谏,弹劾周太后。
    钱兴已经被贬去南京,相隔千里之遥,不过在场官员不用审问钱兴就能把实情才一个**不离十,他们甚至不需要派人去裕陵查看墓穴。
    钱兴善于阿谀拍马,专门为嘉平帝和后宫宫眷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周太后的侄子当街打死人,案子就是钱兴压下来的。薛景得罪管事太监在先,又拿到裕陵图纸,冒犯周太后,钱兴自然不会放过他。
    刑部尚书反应飞快,取下纱帽,跪地叩首:“臣疏忽大意,没能及时察觉钱兴那厮的险恶用心,致使忠良含冤而死,臣惭愧,请皇上治罪。”
    事已至此,嘉平帝肯定要推出几个替罪羊出来安抚人心,薛景的案子已经传遍京师大街小巷,与其等着周太后和嘉平帝费心找人顶罪,他还不如趁机急流勇退,反正最多只是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嘉平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新君即位,首先要拿他们这几个阁老开刀,早点退出权力争夺,未必是坏事。
    他跪下请罪,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副御史等人也一起请罪。
    重重帷帐之后,嘉平帝躺在软榻之上,头疼欲裂。
    文书飞快记录在场诸人的供词,送到内官手中,内官掀开帷帐一角,递给罗云瑾,罗云瑾再送到嘉平帝面前。
    罗云瑾走到软榻前,一袭赤红锦袍,身姿挺拔。
    外面那些朝廷大员正在重审他祖父的案子,而他站在几重帷帐之后,面无表情,根本不想去听那些官员怎么互相推脱搪塞。
    他亲自审问钱兴,早已经知道所有来龙去脉,今天被带上武英殿的所有证人,全是他一个一个从藏身之地找出来的。
    他本该站在殿外,为祖父慷慨陈词,痛斥那些尸位素餐、浑浑噩噩的官员,痛骂为一己之私逼死祖父的周太后,诘责为包庇母亲任由内宦残害朝臣的嘉平帝……然而他知道,没有人在乎。
    一旦身份暴露,官员们根本不会同情他的遭遇,朝臣们看到他就会唏嘘不已,劝他回头。
    世人或许会因为他跌落尘埃对他心怀恻隐,然后呢?
    薛家的不幸,最终只会沦为其他人的谈资。
    而这一切的起因,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周太后的固执蛮横,还离不开嘉平帝的纵容。
    他已经成了阉人,不可能入朝为官。当众恢复身份,转眼就会被驱赶出京,他历尽磨难才能走到今天,他要活下去,而且要好好活下去,命运给了他太多不幸,他依然要顽强地活着。
    嘉平帝匆匆看了几眼供词,咳嗽了几声,虚弱地道:“叫太子进来。”
    罗云瑾回头,看一眼角落里侍立的内官。
    内官会意,出去通禀,外面的说话声停了一会儿,脚步声由远及近,朱瑄走进内室。
    嘉平帝扫一眼罗云瑾。
    内官捧来笔墨文具,罗云瑾接过笔,饱蘸浓墨。
    嘉平帝缓缓地道:“钱兴残害忠良,罪不可恕,令他自尽。”
    “孟时蒙蔽朕听,欺瞒太后,立即逮捕,下诏狱。”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办事不利……罚俸……当年的主审是谁,降职……”
    “由詹事府詹事为主审,重新审理薛景的案子,为薛景雪冤……不能让忠良枉死……”
    “命真定府搜寻抚薛家后人,妥善安置……”
    他一桩桩吩咐下来,罗云瑾不需要酝酿,没等他说完,已经飞快写好辞藻精美工整的诏书,嘉平帝看过诏书,挥挥手,尚宝司的宫人捧着印章等物上前。
    盖了玺印的诏书送到武英殿前,大臣们看过以后,没有异议。
    嘉平帝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大臣们还算听话,没有要求追根究底。
    朱瑄站在榻前,道:“父皇,还有一事未议,阁老们正在商量。”
    嘉平帝心里咯噔一下,闭上眼睛,气喘如牛。
    朱瑄退到一边。
    不一会儿,外面的内官掀帘走进内室,跪倒在地坪上,小声道:“陛下,老先生们说,先太后墓穴被堵,工部尚书提议打开墓穴,重新连通隧道,以完成先帝遗愿。”
    薛景的案子只是一桩小事,朝臣们可以不追究周太后到底有没有插手其中,但是上次群臣哭谏,嘉平帝和周太后允诺让钱太后祔葬裕陵,背地里却派人堵住墓穴,不能就这么算了!
    先帝临终之前再三叮嘱,帝后生同衾、死同穴。周太后胸襟狭小,见识短浅,为了一己私欲,违背先帝遗志,帝后近在咫尺,却永生永世隔绝,不可理喻,可笑至极!
    谢太傅跪在帐幔外,道:“孝顺之道,固然得恪守,可是先帝乃陛下亲父,先太后为陛下嫡母,先帝在世时,多次谆谆教诲,嘱陛下务必尊养先太后,陛下当时满口应承,臣等皆历历在目!陛下要孝顺太后,如何就不孝顺先帝和先太后?况且祖宗规矩、国法、礼义、纲常在先,此为大义,嫡庶尊卑有别,先太后是为正统,理当礼尊,朝廷正纲常、定名分,方得以治理天下,如今陛下舍大义不顾,何以服天下之人?”
    </div>
    </div>


新书推荐: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灵芝(1v1校园)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厌度 [强取豪夺]我入良夜 不嫁?你撩我干嘛 恶龙怎么不能是治愈系了 陨落的大师兄 他暗恋的星星 公主她无所畏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