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都市青春 > 夜阑京华 > 夜阑京华 第82节

夜阑京华 第82节

    其中之一就是热河人,会蒙古语。
    “抗日联军里,有我们蒙古族的武装,”警卫员坐在厢房里,对扣青和均姜讲,“还有被说服的当地土匪,都参军抗日了。”
    警卫员说完,接了扣青递来的茶水,喝了口,像被牵动心事,默了会儿说:“我们热河的奶茶,好喝。等热河收复,请你们去。”
    均姜心头发紧,将蒲扇拿起来,为警卫员扇风。
    扣青柔声道:“我倒是会做奶茶,虽不及你们家乡的地道,还是能解解馋的。”她说着,离开厢房,马不停蹄为这个要上前线的警卫员去做奶茶了。
    长城抗战失败后,扣青和均姜每每见街上穿着木屐和服走过的日本人,都心有戚戚。
    她们不及何未和九先生思虑深,想得远,眼看东三省和热河相继沦陷,心中惴惴,怕日后家乡也被占领。而今听说抗日联军成立,重见了希望。
    两人跟着自家小姐,认识谢骛清多年,对谢家少将军有着崇敬之意。
    谢少将军说红军要抗日了,那就一定能胜。她们坚信。
    第65章 月笼山海关(2)
    他们在百花深处住了一日,夜里,凌晨四点多,两个人影徒步到古北口关内。
    何家车过于打眼,何未没让轿车接近长城。
    谢骛清自黄包车上,借月色,仰头看古北口的城墙。
    数个月前,这里曾是长城抗战最激烈的前沿阵地。被飞机轰炸过的城墙,残缺不全,碎石砂砾滚落堆积,清冷苍白的月色里,能见没有墓碑的小坟包。望不到头。
    “古北口的战事最惨烈,”她指一个方位,“当时日军攻上来,有一只七人小队没联络上,没接到撤退命令。对着飞机和重型炮的轰炸,七个人守到最后,弹尽粮绝,以肉搏战迎敌,全都牺牲在高地上了。”
    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有如此将士,根本不会丢掉关外三省和热河。
    “郑渡可以瞑目了。”谢骛清低声说。
    并不是所有军人都懦弱胆怯。只这一点,便可告慰关外英灵。
    谢骛清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粗布包裹的小东西。
    他半蹲下身子,扯开上头针线连接的地方,打开,仍是个油布包。再展开,层层保护下的竟是一抔土。他均匀地将土洒到碎石上。
    “我一位同僚,”他轻声说,“哈尔滨人。他说,不必葬回故乡,到我能到的最北之地。”
    他拿起一块石头,压住布包。
    谢骛清遥望破碎的城墙,沉默许久,不再发一言,沿来路而归。轰炸过的焦土地,黑黄不一,深色碎石被炸弹烧过,仿佛透着血的色泽,留下了那场抗战的最后痕迹。
    “郑渡的姐姐,”他坐入轿车,“这两天到北平。”
    “她说,弟弟有件西装在你这儿,想取回去,”谢骛清轻声又道,“一同安葬。”
    “须我帮忙入关吗?”
    谢骛清轻摇头:“她有自己的方式,这次到北平,她想亲自同你商议一桩事。”
    他不愿多言,何未猜想,总有不方便说的地方,没多追问。
    幼时她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年纪渐长,知晓凡人皆有不可言说的事。或是时机不对,或有所顾虑,她隐约觉得,谢骛清不肯说到底,怕和自己有关。
    入北平时,晨光微现。何未嘱司机绕路到安定门。
    城门洞口,自南来的骆驼队,扛着粗糙破旧的麻布袋子,如一道微型游动的长城,绵延不绝。轿车停于城门旁。
    何未原想说,这次回来,下车看一眼安定门。
    她瞥见谢骛清侧脸神色肃穆,沿着她的视线往城门牌上瞧。洋洋洒洒三个大字:安定门。
    何未唇微启,手背被谢骛清攥住。
    少时,他手指修长,掌心皮肤细腻,除却因常年扣动扳机而养出来的食指老茧,再无其他岁月和战场痕迹。这次回来不一样了。谢骛清的掌心像被砂纸打磨过,粗糙滚烫。
    “走吧。”他说。
    江河沦陷,他没颜面下车走这道安定门。
    何未和谢骛清归家。她将西院儿的书房让给他。
    大书房的眠鹤熏炉挪到此处。半人高的仙鹤单脚立在那儿,鹤口飘出一阵阵的香,像过去的何二府。差别是人,坐于香雾里的人不再是二叔,而是他。
    谢骛清下为西裤,上着白衬衫,仰躺在床上。长途奔波北上,没睡踏实过,躺到她的八步床里,倦意上涌,没等她来,便熟睡了。
    何未进了房门,揿灭了灯,怕吵醒他,在八步床下绕了两步,决定去西次间。
    她朝外走,房门被一双小手推开。
    斯年悄悄自门缝往里瞅,逗笑了她。何未轻手轻脚拉开门,对她向外挥挥手,斯年马上后退两步,穿着小拖鞋,没留神,向后一个趔趄,被何未搂住。
    她弯腰下来,轻声问:“来找我啊?”
    斯年抿嘴笑,点点头,旋即瞄房门。
    何未反手,拉拢那扇门。
    “少将军累了?”斯年耳语问她。
    “嗯。”她笑。
    “我在这里,好吗?”斯年指西次间的卧榻。
    何未颔首,牵她的手,一对母女上了卧榻。斯年穿着短袖的棉布小衫和长裤,盘着腿,和同样姿势的何未面对面。她笑,何未也笑。
    “他要睡多久?还走吗?今日走吗?我下学回来能见吗?”问题一个追着一个,斯年带着期待,懂事地又说,“急着走的话,没关系的,下次回来再说。”
    何未低声道:“不走。”
    斯年拉起何未的手,把玩着她的手指头,闷头笑。
    “一会儿他醒了,去叫声爸爸。”何未轻声道。
    斯年抬头,眼睛盯着她。何未笑着,轻点头,权作应允。
    “要惹麻烦,”斯年压制着祈盼,摇头,“不要。”
    “叫吧。”何未道。
    说完,她又道:“他没听人叫过爸爸,让他听两句。”
    斯年终是安心,开心点头。
    “少将军来,看我们的?”斯年问。
    何未轻声道:“北上,抗日。”
    斯年惊讶,小脸上神情几变。长城抗战前,小姑娘对抵抗外敌信心满满,历经那数个月的北平乱局,见到撤下来的部队,挤满医院的伤兵、学生和民兵团的人,她对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亲人的爱护,激起了孩童对死亡的恐惧心。
    “在……长城吗?”
    “不,”她摇头,“出关。”
    “小召叔叔说……”斯年犹犹豫豫地轻声道,“他们的兵一次比一次用得多,上次四十万,这次调了一百万人……打红军的十万。”凶险非常。
    召应升想必磨不过斯年对红区的关心,被磨出了真心话。
    当然,这源于何未的教育方式,从不隐瞒。乱世里的孩子,日后须执掌航运的女孩子,须早熟,更须直面实事。她忽然可怜起斯年,面对日后的抗日局面,无人能预估到结果,斯年这一代的孩子究竟要面对什么,她,或谢骛清都不敢断言。
    何未沉浸在对未来孩子们的前途思虑中,心生惶恐。
    “热河沦陷,政府只会调兵去打自己人,少将军他们被围剿……面对一百万军队的围剿,都要出关抗日,”斯年像在找寻着一个正义的理由,掩盖心中对父亲即将出关的恐惧,“这是大义,老天会庇护的。”
    斯年望向何未,祈求回应。
    “对。”
    如同斯年所说。他们好不容易聚集了一支队伍,没有南下支援红区,而选择在关外抗日……如此的队伍,倘若输了……
    卧房的门,被从内拉开。
    谢骛清睡到中途,身旁没有何未的气息,自然而然醒了。
    他的衣着和天津港登船那年不同。
    斯年印象里见谢骛清最后一面,戎装、长军靴。今日的男人面容疲倦,仿佛宿醉未醒,着一深蓝色西装长裤,衬衫未熨烫过,独独一点,枪在腰后挂着。
    映入谢骛清眼帘的:晨光里,一对母女对坐在卧榻上,交头接耳。
    他一贯的不苟言笑渐消失了。
    谢骛清招手,对斯年道:“来。”
    言罢,拽了离他最近的椅子,落座。斯年手脚并用从卧榻下来,光着脚三两步跑到他跟前。他余光里看到斯年踩在地板上的脚丫,一把抱起女儿,放到未有旧伤的腿上。
    斯年幼年不懂男人该胖该瘦,等懂事了,每每回忆谢骛清的身姿,还有那张旧相片中的谢少将军,深觉父亲常年征战,不大爱惜身体,清瘦得紧。
    她记挂父亲多年,乍一见,腼腆地失了语。
    “书读得如何?”谢骛清微笑着问。
    斯年咬着下唇,低头,喃喃半晌,小声道:“不如父亲。”
    谢骛清从未被人认真称呼过“父亲”,自心底滋生出一丝酸涩感。这个小女孩虽非他和何未亲生,从记事起便只认他这一个父亲。常年离家的愧疚感,被生疏的称呼催生出来。
    他摸着斯年的头发,柔声道:“读书一事,各有各的悟性,有人悟到早,有人则慢些。唯用功一途,常胜不败。”
    斯年轻“嗯”了声。
    谢骛清欲再问。
    扣青拿着书包和蓝色布袄裙,忙慌慌追到西次间,看谢骛清抱着斯年,一时没了主意。
    “今日请假吧,”何未道,“难得一次。”
    扣青二话不说,扭头便走:“我去给少将军泡可可牛奶。”
    谢骛清意外,何未低头忍着笑。
    这一“纠葛”,若非在天津卫的戏楼包厢被白谨行和邓元初一唱一和点破,以谢骛清的性子,她一生都难知晓真相。
    “姨姨说,父亲初来何府,连喝了三杯可可粉冲泡牛奶。”斯年恰到好处说。
    换何未意外,凝注谢骛清。
    他们分离时间远超相处的日子,家里人担心她难过,从不提过去。
    谢骛清佯作未闻,探手,把矮几上的木刻松树纹茶壶拎起,欲倒茶。茶壶空的。


新书推荐: 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 灵芝(1v1校园) 【咒回同人】禅院家的女人 厌度 [强取豪夺]我入良夜 不嫁?你撩我干嘛 恶龙怎么不能是治愈系了 陨落的大师兄 他暗恋的星星 公主她无所畏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