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穿越历史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46节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46节

    朱至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也迫使了朱至不愿意去轻易触碰这件事,因为她清楚的知道,没有决心做不好这事。
    “与其明知道去做未必能做好的事,我更愿意一步一步为这件事的以后做准备。我也奉劝你一句,现在最好不要卷入这些事。”朱至知道陈亘的意图是什么,正是因为如此,更得奉劝陈亘一句,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太多惹起众怒的事,那不是根基未稳的陈亘承担得起的后果。
    陈亘显得错愕的看向朱至,没有想到朱至成功的迈出第一步后,却阻止她和杨士奇达成合作。
    朱至看的出来陈亘的不可置信,却必须正告道:“男人们输得起,你输不起。”
    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也是希望陈亘能把事情放一放。
    “杨大人那里?”陈亘不是听不进劝的人,她也相信朱至在对于女人的事情上,比她更热切的想要做成。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朱至更是劝她须得谨慎再三,陈亘决定还是听朱至的劝,但杨士奇竟然请了陈亘帮忙,陈亘没有道理不帮。
    “我会去见他。年轻气盛的杨公子,已经踢到铁板了。”如果可以,朱至也希望杨士奇可以解决好这些事,但终究只是奢望。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会一直都存在。
    “这些日子你会留在应天,有些事就麻烦你了。”朱至在应天的事儿不少,的确得需要陈亘帮忙。
    “但凭公主吩咐。”陈亘立刻应下,让朱至只管放心。
    没等朱至去找杨士奇,杨士奇已经找上门来。
    一见朱至,杨士奇长长的一叹,“公主能和陈姑娘将西安的烟花之地连根拔起,实在是厉害。”
    “你确定我们真的将烟花之地连根拔起了?”可惜的是面对杨士奇的奉承,朱至并未当一回事,“你也是个聪明人,不会不明白,国家法度若是支持的事,杜绝得了一时也只是一时罢了。”
    杨士奇没想到朱至如此的直率,纵然是在这件大事上,也没有要含蓄的意思。
    “公主是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我能办好这件事。”虽然有些无奈,杨士奇却不得不承认,朱至并不看好他能做好这些事。
    “西安的事,单纯只是因为陈亘心中不服,她既有心去做,我也只会支持。可是如果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烟花之地就如同那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是朱至想打击杨士奇,而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杨士奇不认。
    杨士奇呆滞了许久,且问:“郡主是让我放弃吗?”
    朱至摇了摇头,“不是放弃,而是蛰伏,既然这件事杨公子认为一定得办,可依杨公子如今的权势地位,你是办不成这件事的。倒不如放一放。等到将来,杨公子入主六部,能够在那高位置上,能够震慑于天下,不如那个时候,你再做成这件事。”
    不得不说,朱至算是给杨士奇想出了一个主意,一个让杨士奇心动无比的主意。
    已经做了一些日子努力的杨士奇,当然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同时也佩服当初的朱至能和陈亘强强联手,解决西安的烟花之地。
    杨士奇也问自己是不是非做成此事不可?
    当杨士奇看到那被迫接客的女子时,以及那些身染重病被人所弃的女子时,他想起了曾经的自己被人问起,为什么读书。
    他想救济天下。而救济天下,难道不包括这些苦苦挣扎求生的女人吗?
    如果不能让这些女人逃离魔掌,他谈什么救济天下呢?
    “太上皇将此事交由我来办,我既然办不成,自当向太上皇和陛下告罪。”想通之后的杨士奇,接受了朱至的建议。今天办不成的事,未必以后都办不成。
    朱至就喜欢懂得变通的人,而不是钻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树上。
    “公主此番前往北平,接手北平,想必建国都的事,也会尽都交由公主。”杨士奇想通之后,论起了别的事,别的国家大事。
    “这话出了我这个门,别再跟任何人说起。朝廷上下谁也没透这个风,虽然大家都知道,应天不会真正作为大明的国都。这只是临时的。但,人要是不小心知道的太多了,反而会引起众愤。”朱至绝对是好心劝告。
    “公主放心。”杨士奇提起此事,分明是有别的话要说。于此时走到朱至的边上,在朱至的耳边低语了一阵。
    朱至还以为杨士奇是想显摆自己的聪明,洞察了朱元璋和泰定帝的打算,待听完杨士奇的话,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要跟我一起去北平吗?”随即朱至便向杨士奇发出邀请。
    “下官不是那知难而退的人,就算要退,也该让他们借此机会多教训教训下官,才好让旁人尽兴。下官虽然没办法随公主一道前往北平,却可以为公主举荐合适的人。”杨士奇觉得朱至不是那看资历的人,这就是一件好事,年轻而有抱负的人,正好随着朱至到北平大显身手。
    “姓甚名谁?”杨士奇举荐,朱至当然得收下,很是好奇什么人能得杨士奇举荐。
    “杨荣。”
    第138章 收获
    ◎奖赏◎
    杨荣此人, 比朱至年长两岁,却是杨士奇在游历之时偶然结识的才子。
    年轻的确是很年轻, 但是这么一位虽然是读书人, 却也极喜于边防,重武。
    朱至召见了人聊了小半天,毫不犹豫的拍板把人带上, 一道前往北平。
    按杨荣的意思, 他也是想跟着朱至,趁着此刻边境未定, 北元蠢蠢欲动之际,能够跟在朱至的身边多学着点。
    至于朱至问起他是否要参加科举时, 杨荣也答的直接,科举肯定是要参加的,但不是现在。毕竟他还年轻,历练不到位,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对自己要求高的杨荣, 这才想着是不是应该跟谁一道学学?
    他这话一丢出去, 杨士奇一听马上想起了朱至。正好朱至身边也得多添几个得力的人, 像杨荣这样年轻有本事还想学习,将来也能为国效力的人, 正是朱至想要的。
    既然大家一拍即合, 那就不用说了。
    朱至不管朝堂上是怎么准备粮草的,应天里头, 她眼下能办的事儿必须得办。
    齐家村丰收了, 当得知产量竟然比一般的粮种翻了一倍时, 可想而知在场所有人受到的震撼。等所有的稻谷都收好之后, 来了一个合计, 看着上头的数据,没有人能坐得住。
    朱至马不停蹄的将结果送到泰定帝的跟前,当然不忘带上一把粮食。
    泰定帝原本在跟朝臣商议朝事,听说朱至从齐家村回来了。一直记挂着此事的泰定帝也不管面前这些臣子们是何想法,立刻让人把朱至叫进来。
    既然泰定帝不介意朱至在众臣的面前露脸,朱至也不是不敢见人的人,马上拿着粮食走了进来。
    “如何?”一见朱至,泰定帝不给朱至见礼的机会,只要结果。
    “收成翻了一倍,这是粮食。”朱至简明扼要,更是将刚刚收获的稻谷送到泰定帝的面前。
    稻谷颗颗饱满,泰定帝立刻捏碎,看到里面白净的大米粒时,更是吃了一口。
    “陛下。”泰定帝如此动作,在场的臣子颇有些担心。泰定帝根本顾不上他们,扬手阻止他们出声,只问朱至道:“只是粮种?”
    “还有肥料。”朱至可不能把另一样东西的功劳抹去。两种是关键,但是化肥同样也关键。
    泰定帝再也坐不住的站了起来,“果真能够再种一季吗?”
    不怪泰定帝激动,毕竟按现在朱至给的保守估算,这样的粮食收成比之从前,那可是翻了三倍。
    这个数据给到泰定帝,泰定帝想着,心中已经是一片火热。
    难得情绪外露的泰定帝,目不转睛的盯着朱至,只希望能从朱至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等到了年尾就知道了。”朱至只用事实说话,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泰定帝,“这样的粮食,只凭这样的收成也足以推广整个大明。”
    泰定帝也不管是不是还能再种一季的,确实就凭这一回的收成也值得推广。
    “对,的确应该推广整个大明。还有肥料。”泰定帝激动的来回跺步,更没有忘记朱至刚刚提及的肥料。
    “肥料可以推广,教起各家各户,毕竟都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研究出粮种还有化肥的人,是不是应该予以奖项激励?他们的作为功在社稷,也在千秋。”朱至必须得给人讨赏啊,粮食是天下的根本,做出如此贡献的人,必须要予以肯定。
    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各种各样的人才,朝不同的领域研究,以令大明百花齐放。
    “赏,而且要重赏。”泰定帝从来不是吝啬的人,尤其这是他登基以来收到最好的消息。
    “你把这些功臣的名字罗列出来,朕要亲自召见他们。他们既然能研究出这样的粮种,未必不能更上一层楼,朕希望他们可以继续研究下去。”泰定帝也是敏锐的人,通过这一点已然发现,未必不能按照现在的研究方向继续让人研究下去,以令大明的粮种更好。
    朱至默默的给泰定帝竖起了大拇指,亲爹这脑子就是转得快,和她想到一处了。
    “是。”朱至爽快的应下一声是,表明了配合。
    旁边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朱雄英能听得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其他人都是一脸懵。
    可是看着泰定帝高兴的样子,他们还注意到朱至给泰定帝的稻谷,按理来说尚未到收成的时候,不应该有稻谷才是。朱至是打哪儿弄来的稻谷?
    “这件事你的功劳最大。”泰定帝再怎么高兴激动要赏别人,也没有忘记如果不是朱至,这些事未必可成。所以,功劳最大的是朱至。
    “我的功劳,我得到的奖赏已经够多了,爹就不用想着我了,倒是这些默默无闻却做出功在社稷的人,应该重赏。好让天下人知道,不管他们做什么事,只要利于百姓,利于天下者,朝廷都会予以肯定。如此一来,必能激励天下人才各方面发展。读书人,当官的官位毕竟有限,需得发展各行各业才能让大明百花齐放,现盛世芳华。”朱至的想法一向算是直接,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读书能够光宗耀祖,也不是只有读书才能光宗耀祖,对吧?
    泰定帝听得一愣,但也明白朱至本意并不是想要让人不读书,而是要引导读书人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像朱至说的那样,朝廷的官位毕竟有限,天下读书人有多少?
    难不成考不上科举,当不了官的读书人就不能朝另外的方向发展了?
    只要能做出有利于设计,有利于百姓的人,就应该予以奖赏。
    朱至希望泰定帝能开这个口子,激励各方的人才为大明所用。
    “儿子附议。”朱雄英第一个表态,朱至的主意很好,那就应该支持。
    天下读书人有多少,读了书就奔着当官来吗?可是当官的人能有多少?不当官难道他们这些书就白读了?
    读过书的人算是开了智,如果朝其他方向发展,未必就不能做出有利于大明的事儿。只要有功于国,就应该赏赐对吧?
    一旁的官员们都没反应过来朱至和泰定帝在说什么,结果朱至又出了那么一个主意。激励天下人才没有错,可听朱至的意思,这是打算让人怎么着?不再一心奔着当官读书吗?
    这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好像有点冲突,但朱至在背后又补上一句,有功于社稷,好像又不对了。
    然后是朱雄英的附议,附议个啥?
    “陛下,但不知公主所禀何事,能让陛下如此欢喜?”单纯就是询问询问的语气,可是谁听不出来这是在打听内情,想知道泰定帝和朱至到底在说什么,后面这所谓的发展各方面人才,要发展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
    “齐家村的稻谷已经丰收了,而且是往年丰收之年的翻倍。”泰定帝只顾着高兴,把一旁的臣子都抛之脑后了,如今他们问起,泰定帝也高高兴兴的告诉他们。
    果然是稻谷。
    可是这才几月啊,既然丰收了吗?
    众臣子们听得如同置身梦中,不可置信的望向泰定帝。
    “安和公主刚从齐家村回来,一天的时间,在众将士的帮助下,齐家村的稻谷全都收好了,而且给出了统计,确实是数年来丰收年的翻倍。”泰定帝喜形于色,自然也知道底下这些臣子未必相信。可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泰定帝已经重申,那就证明了事情的真实性。一众臣子连连道贺。同样也是喜形于色。
    “所以朕要赏赐研究出粮种还有肥料的人,若没有他们苦心研究哪有这样的收成。”泰定帝嘴角弯弯,顺着道起奖励。
    提到了奖励,一个个对视一眼,最后有人问出,“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奖赏?”
    “封侯。”泰定帝没有犹豫的回答,“改进粮种以养天下百姓,功在社稷,封侯亦不为过。”
    泰定帝都说了,功在社稷,确实封侯不为过。
    朱至没想到泰定帝如此的大方,眼睛亮闪闪的盯着泰定帝。
    “比照此例,凡能对社稷有功者,不一定需得在朝为官,朕都照赏。”泰定帝明显听尽了朱至的劝,认为赏赐赏赐,不一定非得给朝廷命官或者是出将入相的人。
    “儿臣代天下各人才谢爹爹。”朱至高兴地冲泰定帝道一声谢。
    “此类人才以后都由你来统管。”泰定帝想到朱至素来喜欢摸索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为此朱至也赚了不少钱。


新书推荐: 快穿之肉欲人生 色彩斑斓的生活(1V1,BG) 春风雨(纯百) 排斥信息素 佛系古代生活 完美扮演法 火红年代从私人订制开始 妖王吃错药 三十天冷静期 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